量化交易实战:从策略构建到多平台协同执行

  • 学习数学库(NumPy, Pandas)与可视化库(Seaborn, Matplotlib)
  • 掌握聚宽平台API
  • 在Jupyter环境中完成面板数据回测
  • 熟练使用技术指标库(TA-Lib)
  • 实现实盘下单接入(Trader/XT)
  • 完成100个策略原型开发

量化交易的阶段演进

工具体系规划

  • Bible项目(手动交易辅助)

    • 核心:基于Next.js构建策略看板,支持实时指标展示与手动下单决策
    • 衍生:使用Reveal.js + TradingView制作策略教学视频体系
  • Trader项目(半自动执行)

    • 待启动:集成信号触发、仓位管理与风控逻辑

Bible核心目标:为手动交易者提供清晰、可复用的决策框架,降低情绪干扰。

决策时间与市场视角

执行频率决定决策次数,K线周期决定分析维度,二者可自由组合:

  • 关键决策时点

    • 9:45 — 开盘15分钟,确认早盘方向
    • 10:30 — 开盘1小时,验证趋势持续性
    • 11:15 — 收盘前,评估日内动能
    • 13:15 — 午盘开盘,捕捉隔夜情绪延续
    • 14:00 — 欧洲市场开盘,观察联动效应
    • 14:45 — 尾盘阶段,识别资金流向
  • 可视化辅助

    • 板块热度图
    • 行业涨跌分布图

参考架构:量化策略从伪数据转向真实ETF轮动的架构设计

策略开发方法论

目标

系统化收集、分类并实现全球主流策略,构建可复用的策略库。

核心研究方向

  • OHLCV特征工程

    • 将单根K线抽象为多维数值特征(开盘价、最高价、收盘价、最低价、成交量)
    • 识别经典K线形态(锤子线、吞没、十字星等)
  • 多周期融合策略

    • 日线定趋势方向
    • 小时线择时入场
  • ETF轮动体系

    • 国内板块轮动:石油 / 消费 / 黄金 / 科技;机器人 / 银行
    • 海外资产配置:美股ETF、黄金ETF、债券ETF
    • 动态仓位权重:基于波动率与相关性动态调整

策略1:冲浪模型(趋势扫描与动态筛选)

核心逻辑

识别正在形成“低噪声、持续性上升波段”的资产,动态选出Top N。

指标定义

  • 趋势强度:20日均线斜率 > 0.02
  • 波动性过滤:10日ATR < 历史均值(避免极端波动)

执行流程

  1. 扫描全市场ETF,计算每个标的的:
    • 20日趋势斜率
    • 10日ATR波动率
  2. 构建综合评分:TrendScore / VolatilityScore
  3. 输出Top 3“正在冲浪”资产
  4. 策略规则:
    • 买入条件:趋势斜率 > 0.02 且 ATR < 历史均值
    • 卖出条件:价格跌破20日均线

✅ 优势:高胜率、低换手、适合震荡市中的趋势捕捉


策略2:纳指轮动(策略实验室)

  • 纳指(QQQ)是策略验证的黄金样本

    • 测试均线交叉、布林带突破、动量突破等经典策略
    • 验证风控机制:波动率过滤、最大回撤控制、仓位衰减
  • 核心训练目标

    • 提升信号识别能力,过滤市场噪音
    • 建立“趋势确认→入场→退出”的标准化流程

多平台协同架构

目标

构建“研究-可视化-执行-运维”一体化工作流,避免重复造轮子。

平台角色优势
TradingView图表可视化 + 策略记录界面优雅、社区活跃、支持Pine脚本
聚宽策略回测与托管数据丰富、回测稳定、支持多因子
miniqmt实盘执行低延迟、对接券商、支持自动化

核心认知:量化 ≠ 编程,本质是“策略设计与验证”。
使用三大平台分工协作,可每日聚焦“策略优化”主线,同时保留探索乐趣(如图表点评、社区交流)。